摘要:原来,第二套人民币上的汉字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先生所书写。1950年初,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套人民币改革的设想便提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不久,这些字便出现在了第二套人民币上。
第二套人民币及以后三套人民币上的汉字出自何人之手,由于当时档案没有详细记载,一直是个谜,这个谜底直至30多年后的1983年才终于揭开。原来,第二套人民币上的汉字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先生所书写。1950年初,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套人民币改革的设想便提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领导人的议事日程。
为设计好这套人民币,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负责征集人民币上的题字,而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局副局长王显周负责组织中央美术学院的罗工柳和周令钊等设计人民币上的图案。据马文蔚先生回忆,那是1951年的一天,南汉宸特意从故宫博物院借来一支宫廷用笔,中午休息时,将马文蔚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南汉宸拿出笔问:“你看这支毛笔怎么样?”马文蔚一看是十分珍贵的宫廷用笔,便说:“真是好笔呀!”南汉宸说:“你写几个字怎么样?”马文蔚这才注意到,书案土早已摆好了端砚、白宣纸和各色虎皮宣纸。
马文蔚问:“写什么呢?”南汉宸说:“就写咱们银行的几个字吧!”马文蔚提起笔,按照南汉宸的意思一连写了好几套“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字,当时白宣纸用完了,就写在各色虎皮宣纸上,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的。写完后,马文蔚已意识到他写的字可能会用在人民币上,便说:“写得不好,如果哪个有用,可剪开挑一挑。”南汉宸仔细筛选后,挑出一套较好的放在一边,然后把征集到的其他墨迹(当时征集多人墨迹,包括前面提到的钟灵先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最后还是选定了马文蔚的墨迹。不久,这些字便出现在了第二套人民币上。